四逆汤方证学习笔记
TELEPHONE

预约资询热线

15085443941
预约资询热线 TELEPHONE
15085443941
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主页 > 经方医学研究 >
四逆汤方证学习笔记
来源:刘丹经方研究所 发布时间:2020-10-25 阅读量:
四逆汤】甘草炙,二两(6g),干姜一两半(4.5g),附子生用,去皮,破八片,一枚(5g)。
四逆汤速记】附姜草。
四逆汤方证】少阴阳虚阴寒证。
【方证研究】心主神明,肾主元阳。少阴心肾阳虚不能温煦,阴寒充斥于外,故手足厥逆,恶寒蜷卧;寒气凝结不通,故腹痛;阳虚不能温煦,寒气乘虚充斥于下,故下利清谷;寒气上冲,故呕吐;阳虚不能气化水津上承,故口渴欲饮热水;心阳虚弱而不能温养神明,故精神萎靡,或心悸怔忡;舌淡苔薄白,脉微欲绝均为阳虚阴寒之象。治宜温壮阳气,回阳救逆,以使阳气得复,阴寒得去,然则病证向愈。
方中生附子大辛大热,取其迅速峻猛,以温里壮阳,破散阴寒,回阳救逆。干姜温暖脾胃,助阳通脉,与附子相配伍,即附子偏于温先天之阳,干姜偏于温后天之阳,相互为用,相得益彰,功效倍增。炙甘草益气和中,既能助干姜、附子辛甘化阳以补阳,又能制约干姜、附子辛燥峻烈之性,并能调和药性。方药相互为用,以奏温里壮阳,回阳救逆功效。
方药配伍特点:附子与干姜相配,既壮先天之阳,又温后天之阳;干姜附子与甘草相配,辛甘化阳以补阳,以治阳虚阴寒证。
辩证要点
(1)以四肢厥逆、恶寒为基本要点。
(2)以喜温、蜷卧、精神不振为审证要点。
(3) 以舌淡、苔白、脉微欲绝为鉴别要点。
(4)可能有下利清谷,或呕吐。
(5)可能有大汗淋漓,面色苍白,昏不知人。
(6)病变证机:阳气大虚,阴寒太盛。
      以上6个方面,其中病变证机是辨证求机的必备条件,前3项中只要具备2项,即可得出正确诊断结论,至于其他方面均为病变证机可能出现的症状表现,只可作为辨证中的参考,而不作为辨证中的必备条件,然后即可用四逆汤。循环系统之风心病、肺心病之心力衰竭,心肌梗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,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;消化系统之慢、急性肠胃炎,胃下垂,重症黄疸性肝炎等;呼吸系统之肺气肿,支气管哮喘等;五官科之咽痛,口疮,鼻衄等;以及休克,麻疹逆证,疟疾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,均可以本方加减治疗。
煎服方法】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。分温再服,强人可大附子一枚,干姜三两。
方药功用
(1)附子辛热,通达十二经脉,温壮阳气;而干姜温暖脾胃而生化气血。附子温阳偏于温先天之阳,干姜温阳偏于温后天之阳。阳气虚弱,其治既要温先天之阳,又要温后天之阳,后天之阳得温则能生化气血,气血生化有源,则能供给先天之阳以生化。再则先天之阳得后天之阳不断补充与供给,则阳气更易于恢复。可见,附子与干姜相用,对治疗阳气虚弱者,是最佳药对配伍。
(2)附子、干姜温阳壮阳,甘草益气,阳气虚弱,用温阳药与益气药有机配合,则能起到温补阳气的作用,即附子、干姜无甘草,则无以补用,甘草得附子、干姜则补气之中更能补阳。
仲景四逆汤基本方证
伤寒论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上)第五
29、伤寒,脉浮,自汗出,小便数,心烦,微恶寒,脚挛急。反与桂枝,欲攻其表,此误也。得之便厥,咽中干,烦躁吐逆者,作甘草干姜汤与之。以复其阳。若厥愈足温者,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。其脚即伸。若胃气不和,谵语者,少与调胃承气汤,若重发汗,复加烧针者,四逆汤主之。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(中)第六
91、伤寒,医下之,续得下利清谷不止,身疼痛者,急当救里。后身疼痛,清便自调者,急当救表。救里,宜四逆汤;救表,宜桂枝汤。
92、病发热头痛,脉反沉,若不差,身体疼痛,当救其里,四逆汤方。
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
225、脉浮而迟,表热里寒,下利清谷者,四逆汤主之。
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
323、少阴病,脉沉者,急温之,宜四逆汤。
324、少阴病,饮食入口则吐,心中温温欲吐,复不能吐,始得之,手足寒,脉弦迟者,此胸中实。不可下也。当吐之。若膈上有寒饮,干呕者,不可吐也。当温之,宜四逆汤。
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
353、大汗出,热不去,内拘急,四肢疼,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,四逆汤主之。
354、大汗,若大下利而厥冷者,四逆汤主之。
372、下利腹胀满,身体疼痛者,先温其里,乃攻其表。温里,宜四逆汤;攻表,宜桂枝汤。
377、呕而脉弱,小便复利,身有微热,见厥者难治。四逆汤主之。
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
388、吐利汗出,发热恶寒,四肢拘急,手足厥冷者,四逆汤主之。
389、既吐且利,小便复利而大汗出,下利清谷,内寒外热,脉微欲绝者,四逆汤主之。
金匮要略17  呕吐哕下利
14、呕而脉弱,小便复利,身有微热,见厥者难治,四逆汤主之。
36、下利,腹胀满,身体疼痛者,先温其里,乃攻其表。温里宜四逆汤,攻表宜桂枝汤。